我不只26歲,我支持能自己負責的Gap year



最近有個我很喜歡的部落客,因為她的一篇文章而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主題大概是說一個26歲的女孩,辭職去旅行一年後歸來的感想。

其實我很意外,這篇文章會帶來正評與負評如此激烈的脣槍舌戰。

今天史特凡和史媽視訊時,我忍不住問她:德國人對Gap year和辭職旅行的看法。她說:一般來說,大家還是很鼓勵的,而且覺得要去要趁早。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到紐西蘭打工度假的德國少男少女滿街跑的原因吧。

到底台灣人和德國人的想法差在哪呢?史特凡說台灣的護照變得越來越好用,去很多地方不用簽證是近幾年來的事,尤其在從前戒嚴時期,要出國非常不容易,能出國可是一件挺光榮的大事。(他特別上網找了資料,非常德國人風格!)

戒嚴結束到現在,算算其實才過了快三十年的光景,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外交方面的努力。加上網路發達而比價更容易,造成競爭激烈的航班價格拉低,還有四通八達的旅行資訊。出國旅行漸漸變成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許多人其實工作存點錢後,都能負擔得起,不管是參加旅行團或自助行。

不過,對於背包客的長途旅行,似乎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忍不住和史特凡討論起來,有關德國人開始盛行gap year的緣起。他告訴我,很多德國人愛旅行,而且在歐洲比鄰而居的其他國家就很夠跑了,所以旅行對德國人來說,變成是很容易且方便的休閒活動之一。

德國人每年都有六星期可以自由運用的假期,加上德國的護照很好用,去到很多國家都能直接落地簽,甚至不用簽證。因此從很多年前開始,在那個沒有網路,沒有信用卡,甚至沒有ATM的年代,到處都可以看到德國人的蹤影。

『長途旅行十年前就很流行,隨著時間,接受度越來越高。現在你說想辭職去旅行,幾乎所有人都說支持你。』他說。

不過,以德國人每年有六星期的假來說,這麼長的假想去哪都很方便吧,哪需要真的來個一年的旅行呢?如果可以在一年的工作之餘,又有這樣一個月半的假期出走,身心靈都能從工作的疲憊中脫胎換骨,重獲新生了,何必冒險辭職呢?

『那你到底是為什麼選擇辭職旅行?』我問

『可能是,因為我有預感會遇見你吧,哈哈。』他打趣的說,讓我忍不住白眼翻了兩圈。

他在同樣的職場待了九年,從十八歲就開始半工半讀,每天週而復始的上班下班,其實沒有太多對生活的不滿,日子也就這樣一天一天過。直到他利用假期出走的旅途中,遇見其他旅人。他發現這些辭掉工作選擇長途旅行的旅人,似乎都很快樂享受每一天,而且從沒後悔過。

然後他開始思考,對於熱愛旅行的他來說,這樣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可行?

直到兩年前,他真的這麼做了。辭掉工作,退掉租了八年的房子,賣車,賣掉大部份的所有物。重新清理自己的擁有物後才發現,擁有的東西很多,但真的需要想留下的其實很少。

『另一個衝擊,可能是因為我之前待的公司,有天突然無預警地,炒了一個為它工作二十五年的老員工,用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這讓我明白,我現在做了九年的工作,不代表可以安穩地做一輩子。那麼,不如我先炒了它。』他一副先下手為強的竊笑。我白眼跟著翻了第三圈。

船停在港口最安全,但這並不是造船的目的。他很慶幸,當初的他做了那個決定。

前年他在紐西蘭打工度假,史媽去找他一起旅行,兩人曾經一起在滂沱大雨中,淒慘地路邊攔車等很久。現在他在台灣打工度假 (沒錯,德國人也可以來台灣打工度假。),史媽今天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她飛來台灣的機票已經訂好了,今年的十二月,我們將一起在台灣共度聖誕節。

不知怎麼的,我突然很羨慕德國人對於旅行的思考,讓很多社會觀感和家庭及其他種種的輿論壓力,都化繁為簡了。不是『父母在,不遠遊。』,而是『父母在,就和他們一起遊。』

不過如同前面所說,台灣在背包客自助旅行這塊還算正在茁壯,將來對於長途旅行的看法接受度可能也會越來越高,為了Gap year前行的背包客先鋒們有如在拓荒,勢必都會先走過一段遭人議論的路,幾場少不了的家庭革命。

我想,這是從以往的觀念蛻變過程中,免不了的陣痛期。

『我們認為和我們同樣的想法的人越多,我們相信的事就越可能是真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最近讀的其中一本書裡的一段話,我很喜歡,用來警惕自己這普遍的人性。也想送給那位變成眾矢之的的部落客。

那些不是事實,又想找人同仇敵愾的謾罵就讓它們去吧,他們的耳朵和你想說的話沒有契合。的確,在別人的人生裡當出一張嘴的指導員,總比把自己的活得精彩簡單多了。

『只有心存憾恨的人,會恐懼死亡。』我想,我們都是為了想要坦蕩地閉上眼睛長眠,而選擇努力拼搏地活著,因為,這就是只能活一次的人生呀!

最後很想說,請同理心並尊重不同的多元化人生,讓每個人都能好好為自己活!(好突然的結尾。)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