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愛國,愛鄉



Sorry, this entry is only available in 繁體中文. For the sake of viewer convenience, the content is shown below in the alternative language. You may click the link to switch the active language.

『你知道最近台灣原住民的語言,至少有十種已經慢慢絕跡了嗎?』什麼?他連這個也有關注,到底誰才是台灣人。

『你知道當初蔣介石其實有問美國可不可以幫忙奪回大陸嗎?叫國光計劃來著。』是嗎?我又驚又疑。

史兄常常會興奮地丟一些諸如此類的議題給我,然後雙眼發亮的希望聽到我的看法。儘管我常常顧左右而言他,再以一個長而深的熱吻,讓他吞下我的沈默。

說實在,有時候我會很怕他問我有關台灣的歷史,因為那並不是我熟知的。從小到大歷史課本所教的,就連黃帝虞舜夏商周這不知幾千年前的興衰史,所占篇幅都比我土生土長的故鄉還多。

什麼時候才在歷史中提及台灣的名字?印象中,應該是明朝了。

當歷史來到中華民國時我就很開心,終於不用再背那些拉里拉雜的戰爭史和割地賠款,外戚干政,宦官亂政,哪個皇帝昏庸無能,哪個盛世盛況空前了。

中華民國的歷史相對短又簡單的多,而且仍在進行式。最後終了就以一個『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光我民族為匹夫之重責大任』為結尾。

說自己是中國人,小時候的我從來都不覺得有哪裡不對勁,加上所有的作業簿後面都寫的如此信誓旦旦。

後來,不知從何時開始,台獨議題開始越演越烈,彷彿從原本無聲的電視機音量逐漸調大一樣,連畫面也變的鮮明深刻。

我又納悶了,我們不是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我們不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

接著,歷史課本的教材調整了,變成台灣歷史。那段我從不熟悉的歷史,讓我大嘆那當初我花那麼多時間背的五胡亂華,八國聯軍等等到底算什麼。

然後台語和英文一樣併入國小課程,曾經被鄙棄的語言一下子像中樂透一樣的翻身,變成人人必學但到現在我仍說的不輪轉的語言,比我的英文還差。

越長大才越知道,我們和中國那源遠深長的微妙關係,到現在已經糾結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的無解了。

這不像當初西德和東德合併時,兩邊人民普遍興高采烈地期盼著 ; 也不像南韓和北韓那樣水火不容,劍拔弩張。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存在更多曖昧不明和模糊不清。

台灣和中國是如此的相同又不同,像是一對貌合神離的夫妻。道不破說不盡的歷史宿命有如一紙結婚證書,硬生生的將彼此的命運和未來綁在一起,糾纏不休,卻又不是說離婚就離婚這麼簡單的讓一切一刀兩斷。

延續同樣炎黃子孫的血液隨著幾世代多元文化的混血,早就連DNA雙股螺旋轉的方式都不一樣了。而我們所學的歷史,也在兩邊前人所種的因而延續的政治角力下成為一介棋子 ; 並且隨著時間變得更錯綜複雜,詭譎多變。

從小,我們家就不特別熱衷政治,或者說父親與母親能吵嘴的事情已太多太多了,根本不需要藍綠黨籍的對立關係來推波助瀾。在這樣對政治無感的家庭下長大的我,自然也對政治視而不見。

完全不在乎自己是那『管理眾人的事』的眾人中的一人,有機會管理別人也好,或是單純被管理也好,都好,反正沒感覺 ; 誰執政或兩岸情勢如何,我日子都是照老樣子過。

直到當我開始離開台灣旅行後才發現,政治與我息息相關。

想起入境斯里蘭卡的時候,我問海關為什麼不蓋入境章在我護照上,他只冷冷地回了我一句:『因為中國。』我五雷轟頂愣在當下,讓我又羞又怒的不是他的答案,而是他竟然可以回答得如此直接坦率,平常的好像在大方地跟同事討論他的情婦一樣。而那句話現在依然如孤魂鬼魅般時不時在我腦中飄蕩,令我全身發寒。

我這才頭一次意識到,台灣在國際上的無助和無奈,因為這說來話長的歷史包袱的壓迫。也第一次明白,曾幾何時,我已潛移默化的在心境上,為自己身為台灣人的認同感給紮的根深蒂固了。

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挑撥或煽動,我打從心底愛這塊土地。

這塊餵養我哺育我的寶島,讓我蛻變成貨真價實的台灣人,不是因為我的政治立場,我台語說得好不好,或是我對台灣的歷史熟不熟,是因為我生於斯,長於斯,也希望將來葬於斯。那對自己家鄉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依存,像一條臍帶緊繫著我與台灣,綿延不絕。

台灣是家,有家可回讓身在海外的遊子不會失了根,即使在外飄蕩再久也不會忘了回家的路。

『那到時我們的孩子是德國人還是台灣人呢?』史兄某天突地問我。嗯,又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好問題,我暗自沈吟著。

『這個嘛,反正德國不是規定,孩子滿十八歲才決定要選哪個國籍不是嗎?(見附註) 就讓他們自己決定吧!』再次文化混血的下一代,肩負的歷史傳承可能比我們倆都還重呢!

附註:德國規定只能單一國籍,父母國籍若不同,孩子滿十八歲時,可以自主決定他要拿父母雙方哪國國籍。



Comments